看见你们格外亲”----“文化中国 四海同春”走进克赖斯特彻奇
2月6日,“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大洋洲艺术团抵达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从落地开始,就从当地侨胞眼里读出了一句话:“看见你们格外亲”。接机时送上的花环、300多侨胞参加的欢迎晚宴、无微不至的志愿服务、演出现场热情的观众……随处可见浓浓乡情、亲情。
“欢迎你们来慰问灾区人民!”热情爽朗的新西兰南北岛商业总会会长胡安琪女士一见面就说,克赖斯特彻奇地震频发,我很感佩你们到地震灾区慰问演出的勇气,也感谢你们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不远万里给我们送来祖国的温暖。
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181人死亡,是新西兰80年来死伤最为惨重的地震。这一天,也被称为“新西兰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时至今日,克赖斯特彻奇仍未完全抚平那次地震带来的创伤。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再次发生8级大地震,余震更是不可胜数。入乡随俗,2月7日中午,“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来到克赖斯特彻奇皇家剧院准备彩排时,剧院方面首先召集全体演职人员和志愿者开了个小会,详细讲解遇到地震如何逃生。
2月7日晚8时,能容纳1000多人的皇家剧院坐无虚席,当地华侨华人喜气洋洋扶老携幼而来,新西兰工党国会议员MEGAN WOODS博士等应中国驻克莱斯特彻奇总领事金智健邀请而来的当地政商界嘉宾,也特意穿上了“中国红”,为中国年助兴。
“有人曾问我:你是哪里人? ……我大声告诉世界;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青年歌唱演员刘铁骊的一曲《我是中国人》唱得慷慨激昂,现场观众眼里泛起了泪光。在海外侨胞的心中,无论走得多远,“中国人”的身份代表着祖(籍)国的形象,意味着责任和担当。胡安琪女士在开场致词时讲述的一段往事是对海外“中国人”形象的最好诠释:11年那场大地震后,当时的市长问胡安琪,需要我们为你们做什么?胡安琪说:应该问我们“中国人”能够为你们做什么。地震后,当地华侨华人所开的商店,只要房子还没塌都正常开门营业,把食物和水原价卖给市民,稍有损坏的食物就免费送给居民食用。
“我们的演出,也要在世界舞台呈现真实、客观、立体的中国形象。”此次担纲演出的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魏银久说:慰侨演出,首先要让海外侨胞感受到“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气氛,同时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途径,为此,演出剧目中增加了“融通中西”的“中国声音”。青年二胡演奏家霍晓君用民族乐器二胡演绎的小提琴经典曲目《查尔达什》和二胡经典曲目《赛马》、青年演员孙楚泊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和排箫独奏《山鹰》,既“民族又世界”,令现场观众如痴如醉。取材于《诗经》的汉唐舞蹈《采薇》,演员们合乐为歌、踏歌而舞,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渊远流长和无穷魅力。青年演员刘彬等表演的舞蹈《一路风情嘉年华》欢快奔放、热情洋溢,展现了中国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氛围和欢聚一堂的喜庆气氛。
和前几场演出一样,最令现场观众折服的仍然是“中国神技”。当中国煤矿文工团张跃英走入观众席表演《变脸》,现场的“老外”观众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来自铁路文工团的王强等表演《晃管》时,观众紧张得捂住了嘴巴,表演结束,女观众们长叹“哎哟,我心脏都快不行了。”
整场演出“花絮”不断:热情的克赖斯特彻奇侨胞派出了十多位帅哥美女,为表演者献花。由于献花频率太高,导致现场观众频频笑场。一位拄着双拐的小伙子多次向主办方要求,坚持走上舞台给杨洪基老师献花----因为他是杨洪基老师的忠实粉丝,绝对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
演出结束,现场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志愿者黄凯告诉记者:好多人跟她说,演出实在是太精彩了,出国前都没看到过这么好的演出。“洋嘉宾”拉着
金智健总领事的手,表达对演出的衷心赞叹。
记者采访时,金智健总领事也感慨万千:“今天的晚会是整个南岛庆祝春节活动的高潮。这个城市刚刚经历过16年11月14号的大地震,所以今年的春节格外特殊。“四海同春”艺术团三年之后重返克赖斯特彻奇,给大家带来很大的惊喜。这场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演出,阵容强大、人才济济,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艺术享受。通过这样的演出,既带来祖国的关爱与温暖,又拉近了国内与海外侨胞的距离。中国文化是连接所有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世界各民族相互了解的桥梁。今天到场的国会议员等嘉宾告诉我,他们非常喜爱这场演出,从眼神表情可以看出,他们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相信其辐射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展。既展示古老中国的文明,也展现现代中国的风貌,这就是打造“
四海同春”这个品牌的意义所在,是践行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的成功范例。
在致词中,“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赴大洋洲艺术团团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刘继坤司长和金智健总领事感谢当地侨界为演出成功付出的巨大努力。夜已深,志愿者们还在忙前忙后,年过六旬的钱锋前一天只睡了二三个小时,实在累得不行了。第二天,他又准时出现在演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