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构动态  >> 查看详情

"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全面启动 全国征集创意

来源: 庄稼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日期:2017-03-11 16:15:57  点击: 
分享:

北京12月1日电(赵竹青)记者今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并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后,我国“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现已全面启动。在完成好5颗计划内卫星任务的基础上,空间中心还首次面向全国征集未来空间科学任务概念。

记者了解到,这5颗计划内卫星任务为: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MIT)、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等5颗卫星。

总书记在今年5月30日“科技三会”上强调,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为响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落实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国科学院决定由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牵头,瞄准未来10至15年我国空间科学发展需求,面向全国空间科学相关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及工业部门,征集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更好实现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与以往自上而下的布局不同,更多的是自下而上的征集。”吴季认为,我国在空间科学探索领域还有很多的创新思想未被释放出来。

“只要你有好的想法,就不会被埋没。”据悉,参与本次征集并通过遴选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将获得经费资助,并有希望经过进一步遴选,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空间科学背景型号项目或预先研究项目中予以支持。通过科学目标凝练、探测方案优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前瞻技术预研,为未来在空间开展科学探测和实验做好准备,为竖起人类探索太空的新丰碑做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吴季介绍,本次征集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须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原创提出,面向空间科学学科前沿,并有望在基础科学前沿孕育重大科学突破。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旨在通过这一空间科学创新平台,引领空间科学发展,带动空间技术创新,为我国科学家实现空间科学梦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本次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的征集工作已于即日启动,相关要求已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官网发布。为期一个月的征集结束后,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组织专家对征集到的任务概念建议进行遴选,入选建议预计将于2017年春节前公布。

相关

  •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近期将有10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北京2月15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期间营业收入保持年均17.4%的增长速度;2016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阴和俊表示,17个国家自创区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四川成都等国家自创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数年保持30%左右的增速。2016... [阅读]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北京2月13日电(赵竹青 郭心冰 肖建军)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按流程完成了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2017年2月5日从天津港启程,经过约一周的海陆运输,于13日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计划于4月中下旬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我国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揭开序幕。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安全运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肖建军摄) 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 [阅读]

  •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通过国际评审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项目(SKA)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近期在华召开了反射面天线结构详细设计评审会(DDR)。中国电科54所牵头国际同行共同编制形成的天线详细设计方案顺利通过国际评审。 SKA反射面天线详细设计评审的通过标志着SKA天线的研发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SKA的工程研发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为SKA天线的后续研发和SKA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据悉,天线(Dish)工作包是在SKA的11个工作包... [阅读]

  •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煤炭间接液化技术成功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应用

     北京2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科技部网站消息,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为核心的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炭间接液化装置――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制油工程,近期实现了煤制油工程全流程贯通。 该工程采用的高温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费托合成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与产油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实验室历时30余年坚持不懈的创新结晶。 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百万吨级煤炭间接液化工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