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国家主席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眼下,瑞士东南部小镇达沃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场以“领导力:应势而为、勇于担当”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首次迎来中国国家主席。17日,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进程指引方向。
在全球经贸治理体系面临诸多挑战之际,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中国将担当什么角色?又将如何作为?以充满哲理的 “中国声音”与“中国智慧”给出答案,展现应时而为、开放包容的大国担当。
经济全球化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盒子?
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援引英国文学家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开篇语,道出我们所处世界充满矛盾的现实境况,回答人们“世界怎么了”的疑问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困惑。
全球化为高收入国家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调整挑战。虽然具有曲折性,但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
对此指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
世界问题的根源是经济全球化吗?在演讲中给出了坚定的判断: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一切”式的归咎问题显然搞错了方向。比如,中东北非难民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等问题都不是经济全球化造成的,而是源自战乱、冲突和地区动荡以及金融监管严重缺失下的资本过度逐利。
“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为什么如此之难?
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持续疲软,各国经济复苏进程也远远落后于政府预期。如今保护主义抬头,去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贸易和投资不振,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挑战。
找准病根,才好对症下。表示,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领域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全球化进程开启500多年来,目前遭遇的只是暂时的挫折,而不是趋势性的倒退。实际上,既不能硬推全球化,也不可能阻挡全球化,只能改善全球化。
提出3点关于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建议:一是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二是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三是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一遇到风浪就退回到港湾中去,那是永远不能到达彼岸的。”正如所强调的,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是各国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大道,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我们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稳定剂”,打算怎么干?
提出“四个坚持”适应和引导经济全球化模式,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动力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占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为全球包容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此为缩影,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中国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引用大量详实数据深刻阐明,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这才是全面的看法。
中国如何为世界经济发展添动力?强调,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中国人民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用一组数据展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协同联动、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公平包容。”提出了治理经济全球化痼疾的“四个坚持”。
包容、共赢、互惠、开放……这些中国为世界经济治理提出的方案越来越被认同。
还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
未来,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适应、把握、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国将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投资环境,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
“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我们希望,各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 如是说。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破局者,以改革塑造时代气质。 开路者,以勇毅跨越千难万险。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三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破局开路者的姿态,闯关夺隘,步步... [阅读]
“和平!奋斗!救中国!”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孙中山先生断断续续的轻呼,声声动人心扉,催人奋进。 “为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在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总书记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的光辉一生,深刻阐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1月11日上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座无虚席,肃穆庄严,一幅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在主席台中央高挂着。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与中华儿女一起缅怀先贤的光辉业绩,共话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广州黄花岗的腥风血雨,武昌... [阅读]
这无疑是今天上午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高潮部分: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发表完重要讲话后,从发言席走回座位的路上,与会人员用经久不息的掌声,一路将总书记“送”回座位。 而根据记者观察,在这段长约一个半小时的重要讲话中,现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至少有22次之多。 “听总书记讲话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在国家机关工作的王方立告诉记者,“使我重新认识和领会了长征精神,并激励我把这种长征精神在本职... [阅读]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工业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1月,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语重心长地发出疾呼。这样的判断,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从此,中国正式开启了激荡五洲、震撼世界的伟大变革。 如今,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迈入新时代。 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接力改革大业。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果敢抉择,指引改革的方向。 2013年12月30日,中... [阅读]